你觉得生活艰难,是因为你只有想象,没有真相
生活,总是对我们不够“友好”,故意给我们出刁钻的难题:
为人父母,怎么要求孩子远离损友;
为人伴侣,怎么开口讨论财务分配;
为人手足,怎么安排年老父母的赡养;
为人媳妇,怎么和公婆讨论孩子教育;
为人朋友,怎么拒绝再借钱给对方开店创业;
若有亲密关系,怎么探问情人诡异的行踪或来电?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翻一个大大的白眼,抱怨阿信说的这些太琐碎、太“家长里短”,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年轻人,你还一心扑在工作上,那好吧,请你回答一下问题(微笑脸):
你是基层员工,怎么争取个人福利或晋升;
你若是部门主管,怎么向上司承认业绩衰退;
你若是公司负责人,怎么向股东解释投资失利;
(猜你也答不上来)
这些你觉得有点难以启齿、不太好意思开口,但又事关你权益(或形象)的事情,都是“高难度对话”。此刻,跳进你脑中的任何一件很想处理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的事,都算是压力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话题不好谈,却又必须有人先把锅盖掀开,否则任由压力蔓延,事情只会越来越难处理。于是,你在开口前,小心翼翼地盘算着,揣测着对方可能的反应,但又不确定对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你能不能招架……在谈话之前,心中就出现好多小声音,让人焦躁不安。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情,代表你即将进入一场“高难度对话”,你得动用比较多的身心资源,才能平安落地。
仔细分析这些不由自主跑出来的小念头,你会发现这里面有许多都是想象,这些想象阻碍了你进一步了解真相,以至于你只好一直用猜测代替真实的理解。
很多时候,冲突之所以无解,是因为双方都只有想象,没有真相。一句“我以为”让遗憾不断地上演。
今天,阿信要和大家分享,“谈话术”大师裘凯宇和杨嘉玲总结的四种一般人在高难度对话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使你无法在适合的时机说出该说的话,做到基本的自我保护,或进一步预防危险。
情感投入
当你太喜欢或讨厌某个人、事、物时,通常很难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你容易选择性地看或听,并合理化对方一切不合常理的行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曾经有一个女博士声称她爱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头子,并且已经汇了好几百万台币给这位“从未谋面”的网友,身边的友人警告她小心被诈骗,但她依旧深信不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信誓旦旦地拿出彼此相爱的“证据”,厚厚一叠都是她精心收集的资料。可是,稍有一点儿恋爱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那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花心男子撩妹的手法,并且很低级。
2
需求
另一个害怕冲突的心理状态是:无法替代的需求。当你毫无退路必须接受某项条件时,你也会失去面对冲突的勇气。
曾经有个朋友有收藏古董的嗜好,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件唐朝文物,非常稀有,他想出价购回。朋友知道我的专长,就来问我:“怎么样才能便宜入手?”我问他:“你有多想要?”朋友毫不迟疑地说:“一定要买到,不然我就失去生活的乐趣了。”
我摇摇头说:“没的谈了,你带足够的钱去就对了!”
这种非要不可的心态,往往会把人逼入绝境,因为你完全没有调整的空间,也不可能尝试不同的做法。不只是对喜欢的事物如此,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人身上。当你认定非谁不可,例如男女朋友、合作厂商,你们的关系就无法平等,你会因为想要挽留,而一再退让。希望“委曲”能够“求全”,但时间一拉长,到头来只有委屈,却求不到任何圆满。
所以在谈判上,要非常重视时间因素,时间可以被当成筹码,逼对方作出决定。假使对方有一批货正在赶工,刚好就缺你的进口原料,而且这材料只有你有。此时,议价权就在你手上,几乎是完全由你说了算。追根究底,这些都是需求失衡导致对话无法公平进行。
3
恐惧
尽管我们一再提醒大家,在冲突中有分歧的是立场,而不是人,但只要是分歧,就意味着彼此之间有距离,总得要有一个人愿意冒险,情况才可能松动。此时,面对未知的焦虑,一个人往往会裹足不前,宁可否认问题的存在,也不愿意好好看清楚真实的情况。
有些人是害怕失去既得的权利,有些人是害怕失去面子,但更多人之所以无法不卑不亢地面对冲突,是因为害怕被讨厌,不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事多的人。但忽略自己不舒服的情绪,不代表会被认同。
在出版业耕耘近十年的子晴,为了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在好友的引荐下,跳槽到金融业。但很快子晴发现,自己对于需要大量与人交往的业务工作非常不适应,上班变成一种折磨。
她几次鼓起勇气跟主管表明去意,主管总安抚她:“子晴,这一批新人中,我们最看好的就是你,很多资深同事也私下夸奖你。你只要熬过适应期,就没问题了!”
为了不辜负主管的期待,子晴说服自己再试一试。只是,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主管也觉得她没有全力以赴,经常找子晴交谈,双方关系越来越僵,原本的好感也转而变成失望,到最后双方都忍无可忍,不欢而散。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子晴发现这次的离职之所以无法圆满,原因在于她太害怕别人对她失望,她不知道怎么对待别人对她的评价,以至于她无法拒绝主管的挽留。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有个小朋友去马戏团看表演,看到大象被细细的铁链拴着,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大象力气这么大,却无法挣脱细细的铁链?爸爸告诉小朋友,大象从小时候就被铁链拴着,当时它还小,没有力气挣脱,现在长大了,它习惯了这条铁链,就以为自己没力气挣脱这条铁链。
在高难度对话中,恐惧就像这条细细的铁链,瓦解了我们面对冲突的能力。恐惧,使我们逃避真相,问题也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就像子晴的害怕,让她宁可忍受不舒服,也不愿意向主管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她不想辜负任何人,却也没让任何人满意。
4
自我防卫
最后一个让人无法理性面对冲突的心理因素是自我防卫。完全无法接受任何不同的观点,一旦发现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就急着反驳,或直接采取攻击。当一个人有不恰当的怒气,通常就是他的防卫反应,他希望通过愤怒制止你的探问或深究。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带着满腹的委屈或疑问,悻悻地离开。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个案,他非常需要身旁的人赞赏他,不容许一丝批评。有一次,他找我讨论带领员工的困难,不理解员工为何会在一些小地方上计较。我邀请他试着拓展生活的经验,体验不同阶层生活的感受,也许是到医院当义工,或是参加一些救援社团。他一听到我的建议,马上认为我是拐个弯儿说他不知人间疾苦,并生我的气。
当时,我知道这是典型的防卫反应,我没有急着澄清自己的意图,而是保持情绪平稳,让他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没有被威胁的疑虑后,我又把刚刚说过的话再说一次,接着问:“你觉得我是邀请?还是要求?”
他忽然发现自己反应过度,把我当成是过去那些逼着他干这干那的权威者。觉察到这一点后,他纠正了对我的态度,接受了我的建议,不再急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衣柜里真的有怪兽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体验,加上先天性格特质的差异,这使得你和我在面对冲突情境时,内在产生的化学反应必定有所不同。在严格教养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对于说出自己的立场有很大的恐惧,特别是面对权威者,会因为想要获得认同,无法清楚表达自己;而自我意识较强烈的孩子,则容易为反对而反对,让愤怒的情绪走在前头,筑了一道高高的围墙,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明明需要通过高难度对话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却迟迟不肯行动时,很有可能正是这些心理因素阻碍了你问该问的信息、做该做的事情。花一点儿时间,探索自己的担心、恐惧、需要、喜爱或自我认定,你会发现那个从小让你害怕的衣柜里头并没有藏着可怕的怪兽,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想象,勇敢地打开它,你才能和现实接触。
相关书籍推荐
有效沟通就是竞争力!
实用的表述、倾听、说服技巧
教你不动声地解决分歧,轻松解决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冲突对话,你准备好了吗?
《超级谈话术:轻松解决分歧的沟通秘诀》
裘凯宇 杨嘉玲 著丨2017.01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杨梦迪 2017.01.18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